德智並重 全人培育
中學部教育理念:
透過正規課程、領袖訓練、訓輔結合、聯課活動、中華文化獎勵計劃、閱讀推廣、品德及生命教育、家社制度、家校合作及社校互補的措施,應用多元智能及認知教學理論,提升學與教的效能,讓同學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及情意全面發展,塑造時代公民領袖。
課程設計:
重視兩文三語(Bilingual Teaching)、中英兼擅,以課語整合式學習(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 Learning)教學模式進行各科教學,初中課程以杜威的“做中學(Learning by Doing)”為理論基礎,著重同學的知識應用實踐及技能發展。高中課程貫切普及領袖素質訓練和制訂生涯規劃,為升學做好準備。
拔尖補底計劃:
設立科學學會、經濟學會、辯論學會、田徑校隊及領袖生團隊等學生組織,提供機會讓同學發揮所長,提升同學自信及組織能力,豐富課餘生活。在初一級至高一級設立英文、數學及科學潛能提升計劃,協助同學適應各級的教學要求,減少同學的個別差異,以便讓中小銜接及高中初中銜接更為順利。
學務顧問委員會:
為確保學校校務可持續發展,邀請澳門大學教授及資深教育工作者組成學務顧問委員會,協助校長管理學校,為學校的學務提供專業意見及實務指導,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輔導專業素質。
訓輔結合:
秉持訓育和輔導相互整合的精神,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引導學生建立集體生活,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,致力對學生開展個人化全人關顧,建立嚴謹而愉快的校園生活。
職學輔導:
搜集與宣介國內、外及本澳公開考試評估、升學、就業訊息、職位類別及工作所需條件之資料。輔導同學通過科學的心理、學能與性向測驗,以及個別輔導,認識自我,推動生涯規劃。
生活教育:
重視生活化早會、早操,系統深入之專題週會,與時並進,全面開展嚴謹的生命教育,培育學生的時代公民素質。範疇包括:個人成長、校園生活、家庭教育、社會及公民教育、環境保護、學習技巧、中華文化、性教育、靈性教育九大範疇,按學生的心、生理發展階程,全人、均衡地培育學生的性格與品格,從而成就時代公民的素質:修己善群、立己立人。
品德及生命教育:
設立「品德及生命教育」課程,按不同年級及年齡階段,螺旋式逐步滲入品德教育課題,讓同學傳承六大美德二十四種優良品德。教師擔當生命教練(Life coach)的角色,透過生活化早會、早操,系統深入的生命教育,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,認識自勉自勵的需要,裝備生活技能(Life skills),讓學生追求卓越,培育時代公民素質。
中華文化獎勵計劃:
透過考章制度、專題學習、文化活動、參觀遊歷、交流訪問、文娛康樂活動,讓學生認識發揚中華文化之人格、道德與倫常理想,達成培養學生欣賞及熱愛中華文化,達成培育家國情懷及文化認同的果效。
閱讀推廣:
在校內定期舉辦書展,推廣最新書籍。並透過每日十五分鐘閱讀時間,培養同學的閱讀習慣。同時,不斷豐富圖書館藏書,讓閱讀推廣員走進課室傳授閱讀技巧,鼓勵各科教師進行閱讀分享、好書推介以及圖書館校園壁佈宣傳等方法吸引同學閱讀。建立學校良好的閱讀氛圍,提高同學對閱讀的興趣。
家校合作:
「家長教師會」The Affiliated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Macau Parent-Teacher Association於2002年成立, 2007年註冊,透過家長與教師的密切聯繫,推動家校協作延伸並鞏固校園教導的成果 ; 鼓勵家長參與校園活動,認識並服務學校。